本报北京12月20日讯(记者 佘颖)市场监管总局20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格保质量有关情况。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透露,近两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查处“在成本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销售价格”等四类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共立案307起,结案92起,处罚金额258.1万元。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已公布了两批查处的典型案例,对不法经营者形成强大震慑,迅速遏制了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特别是第一时间组织查处哄抬连花清瘟价格行为,12起案件已交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立案。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表示,我国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原料药产能比较充足,在产制剂企业都在逐步释放产能。据统计,我国已经上市的退热、止咳、抗菌、抗病毒4类药品共有194种,涉及批准文号9000多个。2021年,布洛芬的有效文号共446个,其中在产104个;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效文号共986个,其中在产111个。国家药监局已部署相关地方药监部门靠前服务,积极与相关生产企业联系,依法、有序扩大产能。截至目前,药监局已经批准42个抗原检测试剂,日产量约6000万人份。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局长袁喜禄表示,在非常短时间里,如果每家都需要购买一点药品,叠加起来将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加之确实存在哄抬价格、囤积惜售等不法行为,这是引发目前“买药难、买药贵”的重要因素。因此,严厉打击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乱涨价问题,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下一步,将强化两个方面重点监管。一方面,要加强全链条监管,不仅重视终端市场价格监管,也要重视重要原材料特别是中药材价格监管。另一方面,在强化“九不得”的同时,更加重视打击囤积等更加隐蔽、市场危害更大的违法行为,着力维护价格和竞争秩序。
电商平台也是重点监管对象。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司长庞锦透露,市场监管部门对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平台网络销售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的价格违法、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无证经营等开展风险监测,已形成监测信息378条,分发至属地监管部门核实并依法查处。(经济日报)
【编辑:刘阳禾】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