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洪晓文 深圳报道
当下,中国和亚洲都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亚洲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也是最为和平稳定的区域,但今天,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一些西方国家推行“小圈子政治”,亚洲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安全挑战。
2023年11月24-25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第三届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亚洲的安全与未来”2023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南海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智库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各界专家学者分享对亚洲安全问题的深刻见解,共同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开幕致辞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指出,“亚洲具有世界性,世界具有亚洲性,我们要从整体国际关系来理解亚洲的局势,也要从整体国际关系来寻找亚洲安全及其未来。作为亚洲最主要的国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扮演一个核心的作用。”
他认为,对中国而言,处理国际事务和处理亚洲事务是分不开的。二战以后,亚洲主要经济体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尤其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郑永年提出,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前提是美西方市场的开放,“也就是说东亚经济和美国经济、世界经济是互相深度嵌入的;同时,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也与美国深度嵌入。”
郑永年评价,从影响力来说,中国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外部性”,中国无论怎么发展,都会对亚洲国家和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于西方,中国很少通过武力扩张强行打开别国市场,而是通过单方面开放促进市场形成。”在他看来,今天,无论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都富含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单方面开放和普惠式外交的智慧逻辑。”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则在作主旨演讲时讨论了“国际问题研究的中国味道”,并提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回顾自身的历史道路、现实道路与未来路径。袁明认为,从19世纪末至今,亚洲的地理格局基本没有改变,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在亚洲的角色有了很大的变化。
据了解,论坛共设置六大议题,以中国周边外交的区域为落脚点,全方位地观察亚太地区的力量变化,具体内容包括:中美战略竞争如何塑造亚太安全格局、“印太战略”中的印度、北约与亚太安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安全挑战、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与动向、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挑战。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