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程小旭)种业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国在生物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原创性研究、关键基因和分子模块研究方面存在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畅,种业企业规模小、创新力弱、布局分散,种源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对此,出席政协湖南省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述初建议,打造湖南宁乡花猪种质“芯片”,促进商业化育种,构建种质创新体系,振兴生猪种业。
湖南省政协委员李述初
李述初介绍,宁乡花猪作为中国四大地方猪种之一,被列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并被誉为“优质湘猪”振兴的关键,保护和振兴宁乡花猪对于保持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及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生猪育种行业目前面临三个问题:针对民营育种企业财政资金支持不足,科研院所和教学院校与企业合作育种机制不完善、科研与育种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急需改进,地方猪种质创新的发展路径显得传统、保守。
他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提高本土企业地方猪种种质创新研发能力和特色养猪产业振兴能力:
一是致力于培育一批具备强大育种技能、掌握先进科技、完善销售网络、提供高效技术支援、市场竞争力突出的宁乡花猪现代种业公司。重点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持续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确保种源的自主可控。通过这些举措,促进种业科技的自主自强,提升我国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运用工业化的思维策略,精心策划农业种业产业的发展蓝图。积极倡导并推动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向企业集中整合,构建试验联合体,致力于商业化育种的深入实施,推进品种研发的创新进程,从而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突破性的优质品种。
三是积极培育种业“工匠”,制定并实施种业人才交流引进政策,激励科研人员以科技特派员、技术入股、自主创业、停薪留职等多种灵活方式,深入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工作,以促进种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构建种质创新体系,突破传统认知中关于瘦肉率、日增重、产仔数等关键经济性状的局限。从人类膳食的健康性、功能性、食疗性、风味性、异种细胞、器官移植性等维度出发,构建种质创新体系,并形成可持续的体制机制。
五是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应向民营种业企业倾斜。通过先建后补、金贷财补以及实行品种审定后或推广后补助政策等形式,提升民营种业企业研发实力。
六是国有银行积极推出种业振兴融资扶持政策,对相关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贴息贷款政策支持。同时,探索采用品牌、专利、生物资产等多种质押方式,以增强对地方畜禽遗传资源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助力其种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显著提升。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